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1月12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之二: 河南健康中原行“十个一”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2018年,为筑牢贫困人口健康屏障,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办、省文明办联合开展“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健康扶贫志愿服务专项行动,从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缺乏健康知识导致因病致贫这一重要问题入手,动员医疗卫生单位广泛参与,深入开展健康科普服务,助力健康扶贫乃至健康中原建设深入有效推进。这项活动被列入河南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战略《河南省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
一、基本情况
自2018年3月以来,由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办、省文明办共同组织的“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健康扶贫志愿服务专项行动,结合全省健康中原疾控行、“名医名家志愿者服务队”“名医下乡公益扶贫走基层”等活动,确定了2018年全省各级健康巡讲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省级示范活动不少于14场、覆盖贫困县人口6万人的目标。目前,专项行动已先后走进光山、嵩县、台前、平舆、卢氏、叶县、淮阳、太康、淅川、范县、睢县、扶沟、上蔡等13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期间,专项行动先后抽调千余名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医疗专家,深入贫困县村镇街巷,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健康科普讲座、乡村医生科普技能培训、健康素养标准课件研发、大型义诊、医疗业务帮扶、为贫困户上门做健康指导、捐赠科普读物、唱健康大戏、全媒体传播等“十个一”活动,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增进防病治病知识、提升健康素养,减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二、主要做法
一是成立一支健康扶贫志愿服务队伍。联合省文明办成立河南省“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健康科普志愿服务总队、医疗志愿服务总队,建立覆盖省市县及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志愿服务团队二百余支,推动对贫困地区各级志愿服务专业化、系统化。
二是开展一次覆盖县乡的科普讲座。我委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从全省抽调有丰富科普宣教经验和临床诊疗经验的医生、健康教育专家,组成健康科普小分队,分赴各个贫困县所有乡镇(街道)政府办公地、村文化大院等场所开展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科普讲座,向群众赠送限油、限盐壶和健康知识宣传册5万余份;指导乡村医生广泛做科普;采用标准化健康素养宣讲课件,围绕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和防病治病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和误区,为乡村干部、群众宣讲健康知识、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
三是研发一套健康素养标准课件。为提升科普效果,我省组织骨干专家,围绕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编制《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心理健康》、《伤害预防与救治》5个健康素养科普讲座课件。作为专家巡讲的规范内容,在全省各级健康巡讲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健康教育讲座中推广使用,实现科普宣讲内容的标准化。课件作为专家巡讲的规范内容,在全省各级健康巡讲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讲座中推广使用,实现健康科普内容的标准化宣讲,并丰富活动内涵。在此基础上,河南还组织开展4场省级健康科普能力培训,对全省近千名各级健康科普巡讲专家进行培训,提高科普专家综合业务素质和能力。为给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活动储备健康科普人才,河南省卫生计生委还联合省科技厅、省科协、省总工会、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展全省首届健康科普大赛,从全省各地各级医疗单位经初赛选拔出的120名选手中筛选出60名选手进入全省复赛。复赛采取中国好声音导师加战队赛制,决出16名选手参加全省总决赛。承办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健康报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对复赛及60名选手科普故事给与详尽而精彩的报道,树立了我省健康科普工作的崭新形象。
四是组织一次乡村医生全员科普技能培训。我委邀请胡大一、丁钢强、何丽、周刚等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分别以《健康的五大处方》《健康知多少》《膳食营养与健康生活》《让生命之树常青---心脑健康》《健康生活方式素养》《慢病防治素养》等为题,结合标准课件做示范讲座,在县级举办千人参加的大型科普讲座,对13个县的乡村医生进行全员培训,增进群众健康守门人的能力素质。在扶沟站和嵩县站活动中,我们还邀请了两位曾经当过医生的周口市分管副市长张广东、嵩县分管县长王修利等领导,为县四大班子领导、县直各单位和乡镇负责同志、各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卫生计生专干和广大群众讲健康防病知识。
五是唱响一台健康文化大戏。专项行动还增加戏曲专场演出,新编豫剧《新唱银环与拴保》、戏曲小品《乡村医生》等节目在县文化广场、公园、会堂等地公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说健康、唱健康知识,指导群众将健康生活理念用到日常生活中。演出现场盛况空前,群众携家带口争先恐后参加,每次都吸引千余名群众自发观看。在太康站举行的健康文艺晚会上,戏曲小品《健康知识竞赛》还将河南地方特色小戏种道情戏与健康知识相融合,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六是举办一次群众家门口的专家义诊。专家志愿者在群众聚集的广场、公园、繁华街道等地以及乡镇卫生院,为群众开展免费义诊咨询。每到一地,农民群众都拿着病历、检查单,早早排起长队,翘首期盼专家到来。医疗志愿小分队还下村入户,为350户行动不便的贫困患病群众上门问诊,指导康复用药、恢复健康生活。受惠群众将其视为党和政府的惠民行动、民心工程。
七是实施一次基层医疗业务帮扶。根据贫困县的实际需求,我委组织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大一附院等省直医疗单位专家,对贫困县的主要基层医疗机构的相应科室,进行包括病例会诊、手术指导、联合查房在内的帮扶,并对乡镇卫生院建设给予直接指导,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35所三级医院与53所贫困县县医院人员对调、学科对接、驻点帮扶,目前下派医务人员397人;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对调636人。
八是做好一场全媒体传播。为争取全社会关心支持健康扶贫工作,先后邀请人民网、新华网、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台众多频道电台、大河网等媒体深入基层采访报道。河南健康扶贫、健康科普故事通过媒体广泛传播,30万人在线收看直播参与互动。
九是建立一个健康教育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与省内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和手机媒体加强合作,建立省级专家走进媒体宣传健康知识和健康教育信息权威发布的工作机制,实现健康教育信息的全媒体呈现和点播回放等菜单式服务。
十是形成一个健康促进助力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省扶贫办积极配合全省“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健康扶贫专项行动,要求各地扶贫部门积极配合活动开展。在13个贫困县开展的活动,省扶贫办领导均出席并讲话,县四大班子领导和县直各单位负责同志、基层医生共同参加活动,赢得了贫困地区各界人士对健康问题、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视支持。全省各级学习省级示范活动经验,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健康周口行”、“健康洛阳行”等等活动,将健康科普和义诊帮扶活动做到最基层。一些曾经当过医生的市县分管领导还主动站台讲科普,对所属单位提出促进群众健康的具体要求。以良好的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推动健康扶贫事业的良好局面,正在我省形成。
三、经验与成效
“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健康扶贫志愿服务专项行动的开展,认真落实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在七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健康宣教、健康促进氛围日益浓厚。各项系列活动的开展、寓教于乐的健康文化戏剧演出,深受贫困县群众喜爱,找到了适合贫困地区开展健康科普工作的途径,有力促进了健康宣传教育、健康促进工作在基层的深入进行。
(二)健康扶贫政策广泛宣传、深入人心。每次活动都巧借载体和行动,先后展出健康扶贫政策宣传版面560块,各级干部下乡宣讲省市县健康扶贫政策228次。
(三)健康素养提升成效明显。向贫困地区赠送科普报刊、书籍20.68万份(册),抽调全省科普专家200多人次,下县乡开展系列健康科普讲座222场,4.81万群众参与讲座。通过讲座前后问卷调查结果对比,群众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提升3.2%,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入脑入心。
(四)健康教育能力稳步提升。每次专项行动,对县级健康科普巡讲专家培训率达80%,对乡村医生健康教育能力培训率达30%,对各级健康教育讲座覆盖贫困县群众4%,健康科普、扶贫政策报刊覆盖13个贫困县所有贫困家庭。
(五)基层健康教育供给侧改革有效撬动。宣讲课件的标准化、师资能力的培训,先后涉及到贫困县4700名基层乡村医生,规范了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健康宣教的内容,留下了一支常下乡、常在乡、常惠乡、会下乡的优质健康科普队伍。
(六)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促进。组织省级医院与贫困县15个医院一对一帮扶,开展手术指导、疑难病例会诊568例,有力支持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的提升。
(七)医患认同越来越高,改善了医患关系。各级科普和医疗志愿者1473人,下乡进村,先后开展讲座、义诊3.76万人次,宣讲了知识、诊断了疾病、抚慰了身心,传播了科学知识、弘扬了正能量,进一步提升了医疗卫生行业形象。
河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多,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对于我省来说,健康扶贫工作任务还很重,在贫困地区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国家卫健委宣传司的指导下,在健康促进处的具体帮助支持下,落实好《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制定好我省的《行动计划》,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拼劲,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的韧劲,科学施策、善做善成的巧劲,在提升贫困地区群众健康素养水平的同时,推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和健康中原建设,为最终提升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而不懈努力,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专项行动案例
一、健康科普:
1.周刚和老乡促膝谈戒烟,效果立显。睢县帝丘乡的文化大院,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周刚所长坐在地上和老乡交流、谈心,细心的讲解慢病预防方法和健康生活方式,当地群众赵大爷表示:“我是个老烟民,一天就是1包半烟,家里人让我戒烟,我觉得我吸自己的烟与他们不相干。以前光听人家说二手烟不好,也不知道咋个不好,觉得是想骗我戒烟。今天专家一讲,我才知道吸烟不光伤害自己还伤害身边的亲人,以后得少抽点,慢慢戒烟。”
2.顺口溜、演示等科普形式多样易懂。健康科普专家赵荷苹自己编写的健康素养顺口溜:“一钱盐、半两油,戒烟限酒不松手;多开窗、勤洗手,细菌病毒绕道走。”还现场讲授了群众如何通过“七步洗手法”洗手,以及勤练手指操来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一位群众感叹道:“听她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3.白毛女的故事引导乡亲注意心理问题。上蔡县东洪乡卫生院,科普专家程珍提问:“谁知道白毛女头发是怎么白的?”“她是吃盐少吧”乡卫生院徐香丽大夫有点犹豫的回答。“还是要送您一件小礼品,其实白毛女住山洞,喝山泉水,这水里是有钠成分的,盐的摄入还是满足需要的。头发变白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压力大,老话说愁一愁白了头。”程珍的耐心解释让大家恍然大悟。乡医徐大夫告诉记者说,一直以为白毛女是不吃盐头发白的,还真没想到心理不健康了都这么大害处。省里专家的讲课课件,我一定要留一份,抽空好好学学,提高自己的水平,也多给群众讲讲,让更多人健康。
二、乡医培训:
1.胡大一科普讲座并义诊。胡大一教授做了题为“健康的五大处方”的科普讲座,在场的群众听得很受启发。市民李女士说:“原来吃饭八分饱、日行一万步就是从胡教授这里来的,以前也知道这样做对身体好,但是不清楚具体的道理,听胡教授这样讲,一下子就明白了。我手机也有计步器,不过每天也走不了一万步,以后会多走走,争取天天一万步。”市民王大爷感触更深:“我听说胡教授都70多岁了,你看人家讲课声音洪亮、中气十足,站着、走着讲了一个多小时,都没有歇一下。身体真好!我也得跟胡教授学习,多锻炼少吃油烟糖,老了不给儿女添麻烦。”胡大一叮嘱当地乡村医生:“既然了解到村里有这些特殊患者,我们应该培养一名乡村医生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用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防止贫困患者得大病、再致贫。”
2.陈小兵培训乡医受益匪浅。上蔡站,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陈小兵为广大群众及乡村医生带来题为《生活方式健康素养》的科普讲座。在科普讲座上,陈小兵诙谐风趣、妙语连珠,激起了现场阵阵的掌声和笑声。“癌细胞有三怕:一怕爱、二怕笑、三怕运动”、“院士们长寿的秘籍就是点头微笑加鼓掌,大家还不一起来?”来自上蔡县东洪乡的村医告诉记者:“俺们讲科普都是干巴巴的,当着老乡的面头都不敢抬,眼睛只敢盯着课件,光想着赶紧说完算了,人家听得也可没劲。陈主任讲的真好,话说得有趣,听着光想笑,但是知识点一个也没少,健康素养道理也都包含在里头,我回去也试试。”
3.副市长讲科普。扶沟人民会堂,主管周口市卫生工作的张广东副市长身体力行,以医疗专家的身份举行健康科普讲座,为群众及乡村医生上了一堂非常有益的科普技能培训课。张广东的科普内容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将健康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预防常见慢性病相结合,在场的几位老年人纷纷表示科普内容很实用,通过讲解,能知道以后咋做、咋吃才能健康。
三、义诊:
1.义诊还示范性教康复锻炼,大娘录音录像。上蔡,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关节康复科的治疗师李文言还现身说法手把手的教病人如何通过针对性的锻炼康复受损的腰膝关节,李文言耐心的讲解,患者却急得冒汗:“我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你这会说我记住了,过会又忘了咋办?”李文言当机立断:“大娘,我做给你看,你拿手机拍着我的动作,回家也能看。”说完,李文言直接在旁边的草地上演示起动作。患者郁大妈感动的说:“小姑娘年纪轻轻的技术恁好,跟着做做动作,身体得劲多了,品德还好,我年纪大有些听不太懂,她耐心的讲了好多遍,还让我录像。”
2.老中医发挥余热,老乡排队太长主动要求随后再找专家。扶沟县大李庄乡卫生院,来自周口市中医院中医科80岁的老专家苑坤最引人注目。满头银发,自然吸粉,参加义诊的群众在他面前排起了长队,苑主任从早上开始诊疗,直到午饭时间也没有休息,排队的群众大受感动。李大娘主动放弃了排队,她告诉记者:“苑主任比我年龄还大,一上午看了几十个病号,都顾不上吃中午饭,真是太辛苦了。我刚才打听了一下,知道他在哪里上班,以后俺再去找他,不能让大夫太累。”热情朴实的百姓,和谐和睦的医患关系触动了参加义诊的几位年轻大夫,来自省肿瘤医院的年轻专家表示,“送义诊下基层,辛苦了几个医生却惠及几十名甚至几百名病人,很有意义。以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我们会积极参加”。老乡问,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要来参加义诊?苑坤轻描淡写地说,“俺们院长通知义诊去不去,我说咋不去啊,哪义诊我都去,只要叫去都去。”
3.义诊到家门口,方便群众。范县龙王庄镇,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的心内科专家刘洪洋看完义诊后,跟随村医深入身患脑梗的贫困户家中指导用药。患者感激地说:“今天谢谢专家跑一趟。我脑梗之后行动不方便,连去乡卫生院都不方便,更别说是去省里的医院了,平时都是村医上门来看我,给我拿药。今天省里的专家到屋里给我看病,真是谢谢。”专家说:“看见群众这么积极,我觉得我们跑这一趟是有意义的,我们几个人跑一趟,省得这么多群众跑腿,切切实实方便了群众。”
四、健康戏曲:
健康素养编成戏曲,创新宣教模式。在范县文体广场,国家一级演员张雪玲与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王雪鹏联袂演出的新编健康生活豫剧《朝阳沟》选段《新拴宝银环走基层》。随着珠圆玉润的豫剧唱腔戛然而止,老人们议论纷纷:“这个‘健康66条’咱们得学学。”“大娘,学吧,学会‘健康66条’,不愁活不到佘老太君那个年龄。”《穆桂英挂帅》《佘太君点将》一段段传统豫剧唱段“暖热”了戏台。戏曲小品《乡村医生》以一对老人对各自早逝老伴病情的叹息和乡村医生对两位老人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让两位老人认识到健康生活带给他们的美好愿景。院落、木凳、一碗捞面条,身边熟悉的场景,让观众在两位老人的过往、现在和将来的悲欢离合人生境遇中,深刻体会到健康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性。“妈,慢点走。”戏到中场,杨欢一手握着拐杖一手分开人群,引导有脑卒中后遗症的母亲向戏台走去。“俺妈最好听豫剧,但是自打去年得这个病后,几乎很少出门,这次听说是唱‘健康戏’说啥都要来。”“对,小伙子,领你妈看看‘健康戏’多学点健康知识,自然对老人病后康复有好处。”随同杨欢一起送老人来听戏的家庭医生王大夫,抓住机会又给杨欢母子宣教上了。